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新高考计分细则出台 校长谈如何应对

2021-09-23 07:53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靳瑾

日前,我省宣布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之后,除了三年后的高考科目设置从“3+文/理综合”变成了“3+1+2”,变化还来自于选择性考试成绩如何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分。作为改革配套文件,省招委、省教育厅此前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方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计算方式。

那么,等级分到底是啥意思?该如何计算?与旧高考有何不同?体现了高考改革的什么方向?高一新生们应该如何应对?昨天上午,淮河晨刊记者就此采访了我市部分高中学校负责人。

看细则:考试分数不等于最终成绩

根据高考改革方案,我省2024年的选择性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考生可根据报考高校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兴趣,在语数外必考科目的基础上,从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二选一,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四选二。算起来,一共有12种组合方式,但高考满分仍为750分。“从传统的文理分科到12种组合选择,相当于从2个赛道增加到12个赛道,考生的选择面增加,在人才选拔上更为多元,这一点必须肯定。”采访中,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指出。

在具体的做法上,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以分数呈现,各科目满分均为100分。其中,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那么问题来了,等级分要如何计算呢?综合高考改革方案和《通知》,选择性考试紧随统一高考之后进行,考试分数在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时需要先转化。具体来说,转换时赋分起点为30分。第一步,按照每门选择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定A、B、C、D、E共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将考生的原始分转换成等级。第二步,将A至E五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方法,分别对应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分。每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分数的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科目考试并取得有效成绩的人数。

如果觉得以上太绕,简单说来就是先根据单科考试分数在全省的排名,划分五个等级;然后再根据公式计算出等级分。采访中,有专家举了个例子做简单的说明,比如考生小孔在高考中选择了地理,原始分考了80分,在全省所有选择地理的考生中排在前5%。那么他的成绩就位于A等,赋分区间为100~86分。根据当年全省考生原始分数的分布,假如A等级的分数区间为98-92分(这个要根据当年成绩分布为准),那么按照公式转换,小孔的等级成绩为94分,最后计入高考成绩的也是94分而非80分。

划重点:排名才是等级分的关键

“所谓等级分,并不是说转换后的考生只有ABCDE五个等级,而是仍然以分数的形式呈现。”采访中,蚌埠一中副校长徐朝阳特别提醒,因为不同科目选择的考生人数、题目难易程度有很大不同,所以可能不同科目的原始分差异不大,但等级分却有很大不同。比如说,考生小王选择政治,考了90分,单科在全省排名20%左右;考生小李选择了化学,考了80分,但单科在全省排名10%左右。在其他选择科目相同,考试分数也一致的情况下,最后呈现出的等级分,小李反而是高于小王的。

“等级分的关键,还是考生在全省的排名。”对此,蚌埠二中校长刘善训也一再强调,将原始分转换成等级分,显然是为了保证成绩的公平性——考生选科时,有人会根据兴趣,有人会根据高校的专业设置,还有人是选择了自认为更容易学且能拿高分的科目。加之试卷难易程度不同,为了保证“一把尺子量到底”,考生的排名就比绝对值更能体现实力。因此以排名来计算成绩,更能保证成绩呈现的可比性和公正性,真正体现了“不唯分数论”。

采访中,我市一所省示范高中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作为全国第四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选择“3+1+2”的模式,将物理和历史作为两个必选项之一是吸取了前几批改革省份的前车之鉴。一方面避免了部分高中学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一方面也能防止学生出于“功利化”的考虑,只选择能拿高分的科目。比如在“3+3”高考模式省份,起初选择物理的考生就相对较少。而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类的基础课程,历史作为社会科学类的基础课程,将它们设置为二选一,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高中课程与本科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避免出现基础知识上的“断层”。

说关键:新高考筛选功能更突出

“高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选拔人才。”徐朝阳认为,“3+1+2”意味着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更为擅长的科目,显然拥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但如果大家都完全依靠优势科目去建立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也就不那么明显了。因此,综合素质的考验必须更进一步,在同等条件下选择排名更为靠前的考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

对此,记者在采访了几位高中负责人之后发现,大家普遍认为“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地位,也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对学生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更高要求。尤其是高考与高校学科设置的联系更为紧密。从其他已实行高考改革省份的高招情况来看,除了部分不限学科的专业,大多数的专业要求首选物理科目,少数专业要求首选历史。还有部分专业要求更加细化,对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也作了详细规定,不仅有科目选择要求,还要不低于某个等级。对于想冲击985、211高校的头部选手来说,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了。

“站在高校的角度考虑,新高考的筛选功能更为突出。”采访中,一所驻蚌高校的学生处负责人认为:比如医学类专业,不仅会要求物理,而且考生的生物、化学底子也非常重要。还有的比如建筑类专业,那么物理+地理的组合显然也更利于打牢学科基础。采访中,安徽财经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周杨波也表示,考生在经历自主选择科目的考验之后,会有更强的自学能力和自主规划意识,与高校的学习模式更为兼容。对此,高校的态度是十分欢迎的。

如何应对?科目的选择务必面面俱到

不仅是填报志愿,高考科目的选择还与未来就业直接相关。比如就有教育专家认为,选择物理+化学+政治的组合,可报高校专业面是最广的,而且在毕业后的考研和考公上也较有优势。“因为公务员招录和事业编招聘会对考生的专业有限制要求。而专业是在高考时选择的,不就间接等于高考科目选择决定了今后就业方向吗?”他说。

“不过这种物理+化学+政治的跨文理组合,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较高的标杆,要求文理兼备,肯定是一条比较难走的路。”采访中,一位高三年级组长分析认为,考生千万别有畏难情绪,反而要敢于迎难而上。因为较之于物理+化学+地理的组合,两者虽然报考面差不多,但后者在其他已改革省份的选考学生数量更多,竞争有可能更加激烈。

与此同时,不少高中教师也认为,目前高考试卷出题依据是2017年出台、2020年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而非从前的《考试大纲》。既然有了等级分的概念,那么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可能更偏向于区分度。因此,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融会贯通、创新能力都显得格外重要。所以考生在选择时必须综合考虑,不仅要想到自己的优势,也要摸清心仪高校、心仪专业的专业条件限制,有条件的话可以参照其他已改革省份的招生简章,务必面面俱到。不过,刘善训则认为,也不必如此多虑,考生选择时根据“所好、所长、所向”即可。即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自己擅长的科目是什么,自己向往的学校和专业是什么。选定之后,只管努力就是。

事实上,不仅高考改革对考生是巨大的挑战,对高中教师而言也意味着崭新的课题。采访中,几位高中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职业规划课程。在徐朝阳看来,人生规划和职业体验必须提上日程,在高二下正式选定科目之前就安排上,以此为考生提供更为全面综合的参考。(完)

28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