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珠城打造智能制造蚌埠模本

2019-08-09 08:24

蚌埠新闻网讯(记者 靳瑾)政府搭台,孵化平台牵线,我市精准对接产学研需求,力促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智能制造的蚌埠模本。

安徽相和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光纤熔接机的小型企业。自2015年入驻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蚌埠基地孵化以来,发展势头一直不错。可就在今年初,企业在研发一款精度更高的光纤熔接机时,其核心零部件在成型过程中却出现了因受热不均导致的材料变形。试了许多种办法,但效果一直很不理想。“微小形变超出设备把控的标准精度,我们的技术力量已经解决不了了。”公司副总经理徐辉告诉记者,正当企业一筹莫展的时候,蚌埠基地的工作人员帮忙联系上了上海理工大学相关的专家学者。“来现场对接的专家提出,做模具时多点控温,保证温度控制范围在2℃以内。这样模具拿到常温下温度变化曲线一致,形变就大幅减少。”徐辉形容说,有道是内行看门道,专家几句话就让企业拨云见日。

产学研合作,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研发中遇到的问题,在节约成本、提高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市场最前沿的科技资讯。日前,上海理工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主任仲梁维带着最新研究成果智能快速设计系统,来到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该系统不仅能将设计的零部件在电脑里虚拟组装,还能为企业节约至少百分之三十的研发成本。在仲梁维看来,产学研合作能为科研项目找到出口,是科研落地的最佳途径。而在液力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郑继萍看来,产学研合作不仅解决了企业在生产研发中的实际困难,更关键是培养了专业技术人员,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科研能力。

“截至去年底,蚌埠基地102家在孵企业总销售额突破7.5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上理工国家大学科技园蚌埠基地总经理潘伟告诉记者,蚌埠基地自2009年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上理工的专家资源、学科优势,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截至目前,基地已组织上海理工大学与我市100余家企业成功对接。“计划到2020年底,培养出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科技小巨人企业两到三家。”潘伟介绍,今后不光向基地在孵企业提供服务,也争取将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为更多企业提供“智慧”服务。

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蚌埠基地是我市产学研合作的一个范本。作为“合芜蚌”的重要一极,我市不断将产学研推向深入,促进科技成果开花结果。“一方面,深入企业收集技术需求;一方面,加强与高校联系对接。”市科技局局长马成喜告诉记者,自2018年以来,市科技局走访中小企业500多家,收集技术需求超200条,并发布在技术交易网络平台及国家创新驿站,通过网络及站点之间协同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与此同时,与中科院、浙江大学、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科研院所紧密联系,定期梳理科技成果向企业精准推送,为科技成果在蚌埠寻“婆家”。

采访中记者获悉,目前我市与中科院合作共建中科院(蚌埠)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孵化中心、与中电科共建中国电科(蚌埠)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孵化中心,建成上理工蚌埠成果转化基地,在工业集中区、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了22个科技路路通基层服务站点,有效解决了科技成果转移“最后一公里”难题,畅通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对于发展中的小微企业,孵化平台则是成长的“温室”。我市在政府引导的同时,尤其支持鼓励企业、投资机构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共同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新型孵化载体,打造出一批全要素众创空间。“WM众创智慧谷”、蚌埠高新闪创空间、蚌埠上理智造未来等国字号众创空间成为其中代表。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众创空间18家,孵化器面积达40万平方米,入驻中小微企业400多家,创客团队360个,入驻创客数1100余人。“对于入驻企业,科技指导、科技攻关是标配。”马成喜介绍说,为了鼓励小微企业加大科研创新力度,我市一直舍得投入。他举例说,在上周结束的2019年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蚌埠地方赛中,对获得一二三等奖项的18家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不等的奖金。如果获得省赛一二三等奖项,还将有50万、25万、10万元的现金奖励。“今年地方赛的评分标准中,大大提高了技术和产品所占权重,也从侧面反映了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倾斜,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马成喜总结说。(完)

11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