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张婷婷 文/图
进入四月,草长莺飞,柳暗花明,所到之处一片勃勃生机。作为城市绿化用树,杨树柳树突出的景观生态功能不可忽略,但每年此时满城杨柳飞絮的场景,却让一些过敏体质人群苦不堪言。老生常谈的飞絮能否控制住,又应该如何防控?对此,淮河晨刊记者进行了调查。
观点:杨柳絮治理不能一蹴而就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飞絮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近年来,我市大力治理飞絮问题,其间尝试实施了多种治理办法,有喷水降絮、修枝截干、药物抑制、更新替换等。一般在杨柳种子暨蒴果成熟前进行修剪是常见的办法,修剪后枝叶减少,飞絮自然也会减少,但修剪不能过度,因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飞絮的数量。另外,通过冲水来减少飞絮,虽然也是治标的办法,就目前来说,效果还可以。但其中也有一些方法被证明实用性不好,已经逐渐不用。
“各部门下如此大力气治理杨柳树,主要源于它们的生态价值。”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教授黄保宏对我市杨柳树的飞絮治理持续关注,并联合涉农企业进行了相关研究。他认为,杨柳树的生态价值其实远大于飞絮影响。杨柳树不仅生长速度快,养护成本低,更是节水先锋。成年的杨柳树基本“靠天吃饭”,不用再另行浇水。另外,杨柳树还具有释氧固碳、降温增湿、减菌杀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等生态功能。有研究表明,一株胸径20厘米的杨树,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72公斤,释放氧气125公斤,滞尘16公斤;一株胸径20厘米的柳树,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281公斤,释放氧气204公斤,滞尘36公斤。
为控制飞絮横行,不少企业也正加紧研制各类产品。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杨絮、柳絮”相关专利数共有近300件,并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专利产品涵盖护面罩、冷凝器、洒水吸料一体车等。
图为在试验田内,技术人员正在给树钻孔注药。
黄保宏认为,随着各地方城市管理的加强,科学方法的应用,如今各地飞絮的现象都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飞絮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整体发展趋势看,治理杨柳树飘絮问题还是要采取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方法。完全抑制飞絮存在更大的挑战,想要看到明显效果,还需要时间。
探索:提升杨柳树综合生态价值
3月下旬,张坤与科研人员一起带着五六个工人,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对试验田内的雌株杨柳树进行测量、标记、修枝等集中治理。
张坤是万绿星创天地项目负责人,为有效解决我市春夏之交柳絮、杨絮漫天飘舞的问题,在市科技局、市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的组织下,科研团队和星创天地孵化的涉农企业安徽金凤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抑絮药物研发,并在龙子湖区万绿生态园、怀远县魏庄、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淮河北岸护堤林等地开展杨树、柳树抑絮试点试验,结合林业病虫害防治和修枝等措施,提出了杨树柳树飘絮综合治理方案。
经过对比实验,科研团队发现通过给杨树注射抑制剂,利用激素调节花芽的进程,抑制杨絮,这是短期内解决杨絮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团队2018-2019年在万绿生态园进行了试验,并在中科院植物所进行联合试验,抑絮效果达到88%-91%。
在继续攻克抑絮难关的同时,张坤提出,是否可以和杀虫剂、营养液结合一起进行树干注射,同时解决杨柳树飞絮、虫害和营养缺乏等问题,“这样的实际应用价值将更大”。
经过一年多的研发,由张坤团队提出的《杨柳树杀虫抑絮制剂的研究与产品开发》课题开始进入实施阶段,这项课题还获得2020年“创客中国”安徽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主要是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林农等杨柳树所有者单纯治理杨柳树飘絮的经济动力不足,杨柳树作为良好的乡土树种有逐渐被其他树种挤占的情况。农村地区春季杨树幼苗移栽后发病率最高,这也让很多林农对杨树的管理望而生畏。”张坤希望通过科技研发进一步提升杨柳树综合生态价值,在做好绿化防护的同时,提高科技惠民的效益,让更多的老百姓从中受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