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残烛”亦能耀童心

2019-12-18 09:22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夏景祖/文 通讯员 李向前/图

课堂教学循循善诱

课间陪学生做游戏

订正作业一题不漏

备课一丝不苟

宿舍张罗午饭

郭老师好,明天见

奉献,总是默默无闻;忠诚,俨然铁骨铮铮。

他很普通。郭永先,五河县朱顶镇珩庄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

他很伟大。郭永先因病截肢后依靠电动三轮车重返课堂,用残疾之躯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生命的晴空。

病魔无情,让他截掉了左腿膝盖骨以下的全部和两个右脚趾头,但是,却截不掉他对三尺讲台的执着,截不掉他对莘莘学子的热爱,截不掉他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残烛”劲燃,照亮童心。这就是师德的力量。

关键词:担当 坚守,是因为太热爱

郭永先是个硬汉子!

“没有了左腿,我可以选择骑着三轮去教室上课,没有了老师这个光荣的职业,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学生就是我的全世界,我把学生看得比生命更重要!”12月11日,记者在珩庄小学见到了郭永先。

放弃“大学梦想”,他没有掉眼泪。1984年,因为家境贫寒,父母拿不出钱供他复读考大学,热爱教师职业的郭永先高中毕业后毅然回乡当起了民办教师,拿着微薄的工资,他一边种地,一边教书,日子苦中有乐。

妻子离家出走,他没有掉眼泪。上世纪80年代末,和他年龄相仿的年轻人陆陆续续地到外地打工挣钱去了,但是他却选择拿着微薄的工资在村里教一帮留守的孩子们。儿子4岁那年,因为家贫,妻子离家出走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身为民办教师的郭永先没有选择离开他热爱的教育事业,而是继续带着年幼的儿子,一边教书,一边干农活。尽管日子过得格外清苦,可是,一看到教室里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他就无比安心。

民办教师转正,他也没有掉眼泪。2000年,郭永先通过不懈努力和考试,由民办教师转为正式在编教师,并且能够有机会到蚌埠师范学习了两年。他把欣喜转化成了更加坚定的执教信念。2002年师范毕业之后,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执着来面对教师这一高尚的职业。教书是他最热爱的事业,学生就是他的孩子,他把心思全部扑到了教学上。

四次截肢手术,他依然没有掉眼泪。命运多舛,2009年,由于糖尿病引发的脉管炎复发严重,他第一次被截去了左脚的五个脚趾。可是病情持续恶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共做了三次截肢手术,直到2013年,第四次截去了左腿膝盖骨以下的全部,以及右脚的两个脚趾。

但是,无情的病魔并没有摧毁他,他心里暗暗发誓:“等我病好出院了,我一定要重返三尺讲台。”

关键词:忠诚 坚毅,是因为有信仰

郭永先是个铁汉子。

“老郭这个人,是我见过的最倔强的一个人了。他身上的那股钻劲和韧劲,你不服都不行。”珩庄小学校长杨政告诉记者。

2014年,是郭永先最受煎熬的一年。住院接受治疗期间,他人在病房,心却飞向了教室,因为他一直放心不下孩子们。他最牵挂的就是他曾经教过的学生,他无时无刻不惦念着这帮村里的娃娃们。每当他拄着拐杖路过离家几百米的学校时,总是无限深情地望着那熟悉的一切,当耳朵里听着学校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时,他抑制不住心里的焦急和企盼:“难道,我就这样离开心爱的学校和孩子们吗?”

为了能够重返课堂,他一次又一次地拄着拐杖来到学校,对校长软磨硬泡;一回又一回地给镇教办室、给县教育局负责人打电话,并以人格担保能克服一切身体上的困难,一定把学生教好。在他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请求下,县教育局负责人终于答应了。那一刻,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

为了方便课堂教学,能够在教室里“行走”自如,他专门为自己买了一辆小型的电动三轮车,在自家小院子里画上固定的圆圈车道,苦练车技,手磨出了老茧,戴着假肢的腿磨出了血。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这一次,郭永先是真的流泪了。2014年9月1日,对于郭永先来说,是个终身难忘的日子!他骑着电动三轮车缓缓出现在久违的教室里,他终于能够重返三尺讲台了!孩子们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又落下,落下又响起,他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回到了教室,他就觉得,他还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还可以继续圆他的“教师梦”

为了能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用来备课和批改作业,每天中午,在学校为他安排的10平方米的宿舍里,他总是自己张罗一点午饭应付一下。由于上厕所不方便,他每天的早餐、午餐吃得很少,白天在学校也是尽量少喝水。他知道,自己节省的时间越多,和孩子交流的机会就越多。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更加需要亲情、关爱和陪伴。

三尺讲台筑忠诚,平凡岗位见崇高。郭老师骑着三轮车上课的身影成了珩庄小学最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执着 幸福,是因为在奋斗

郭永先是个好汉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珩庄小学校长杨政告诉记者,郭永先是每天第一个出现在校园里的人,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校园的人。他习惯在自己的三轮车上挂着一个小竹钳子,只要是看到有垃圾,手够不到地上,他就拿着钳子夹,1500平方米的校园里被他收拾得整洁干净,一尘不染,他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着校园。在他的无言感召下,学生们都自觉养成了讲公德、爱护环境、爱护校园的良好习惯。

去年,郭老师的班里有个女生叫马小可,数学成绩原来只能考及格,平时喜欢玩手机、打游戏。郭老师每天放学之后,骑着三轮车来到马小可家和她的父母交流,寻求可行的办法来提高她的成绩。最后,经过家长和郭老师的一致努力,马小可终于戒掉了玩手机游戏的瘾,在郭老师的不间断补习下,马小可成绩提高得非常快,而且还树立了考上大学的理想。

爱校如家,爱生如子。2017年、2018年、2019年,在连续三年的教学评比中,郭永先所代的数学学科均获得全镇年级第一名、全县年级第二和第三的好成绩。他本人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县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2019年,郭永先获得安徽省第二届“最美教师”和“安徽好人”荣誉称号。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病魔让郭永先很苍老,但只要是一提到学生,他就显得特别坚毅,特别矍铄。肢体固然残缺,但在学生的心目中,郭老师最美,最棒,最值得尊重。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郭永先对他的选择无怨无悔。做一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推广者、践行者,是他的孜孜追求。

今年56岁的他告诉记者:“如果身体允许,我一定会坚持到退休的。和学生在一起,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事了。”

记者手记 “截”不掉的教育忠诚

病魔可以让他截肢,但是,却截不掉他的教育忠诚。

从郭永先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普通乡村教师“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忠诚担当、克己奉公”的精气神。

郭永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递着道德的神圣力量,他用思想的光芒照亮学生的心坎,用道德的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一个平凡的好人,一分道德的力量,一座城市的风向标。

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蚌埠努力打造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同样离不开这种忠诚与担当。

郭永先的事迹,是五河人的骄傲和自豪。也是蚌埠这座城市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当代中国教师的旗帜与楷模。

16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