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访秋记
文/潘顺成
深秋多寂寥,便生出去看一看、走一走的念头,恰有文友相约蒙城,心早已向往久矣。十一月初,我们一行十余人驱车直奔庄周故里。
蒙城历史绵长,底蕴深厚。境内的尉迟寺遗址,被誉为“中国原始第一村”,属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时期。夏商时称“北冡”,周代更名为“漆园”,战国时属宋国蒙邑,道家先贤庄子(约前369—前286)曾在此担任蒙漆园吏。西汉始设蒙县,至唐天宝元年(742年),正式定名“蒙城”,为亳州蒙郡治所。如今,它与怀远一样,同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车至蒙城,朝阳破雾而出,为这片黄肥绿瘦的原野镀上一层暖金。文友早已在一家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候,我们坐上观光车,看到昔日的涝洼之地已被规划成一片世外桃源,虽值深秋,不见春日繁花,亦无秋日硕果,却别有一番沉静风韵。
最令人倾心的,是那360米的紫藤长廊。此时虽无紫云缭绕的盛景,但藤蔓交织,光影斑驳,自成一条幽深的时光隧道。同行的两位年轻女文友,身着风衣,如燕般轻盈地在廊中翩跹起舞,她们的欢笑与活力,瞬间点亮了这寂静的深秋。我不禁莞尔,心中叹道:年轻,真好。
园中景致,动静皆宜。有退役的坦克大炮静立一旁,平添几分英武;亦有万只白鹅如祥云汇集,见客至,引颈齐鸣,似在尽地主之谊。水上乐园、莲花池、静静停靠的观光小火车……一切都安排得恰到好处。眼前的残荷虽已褪去夏日的华裳,却茎秆挺立,宛如水墨画中的笔触,自有其风骨。我立于池边,心想,人至晚年,或也该有这残荷般的姿态——繁华落尽,精神不倒。
此行蒙城,不仅邂逅了一家现代农业示范园,更在千年庄子的逍遥意境与当代的蓬勃生机之间,找到了一种奇妙的连接。归途上,只觉得身后牛气升腾,心中一片豁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