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善岐:
各位新闻界朋友 :大家上午好!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热烈期盼下,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在各位新闻界朋友的见证下,9月24日正式挂牌,并与10月13日召开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真诚希望在座的各位朋友,一如既往的关注、支持蚌埠片区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蚌埠片区实施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差异化、特色化探索,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
蚌埠片区在建设过程中将聚焦“绿色自贸、数字自贸”特色定位,以“带动沿淮、辐射皖北”为发展方向,以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为根本原则,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内容,以可复制可推广可辐射为根本要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自主创新与自由贸易深度融合,全速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多元化投资机制、便利化贸易体系、现代化金融市场”,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绿色产业集聚地、内陆开放新高地、协同发展示范地”,全面建成淮河流域绿色发展样板区、皖北地区对外开放引领区、科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及世界级硅基、生物基制造业中心。对标国际标准,三至五年内打造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制度创新成果成熟定型、可复制推广,将蚌埠片区建成营商环境一流、贸易投资便利、绿色产业集聚、创新生态优化、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贸试验区,打造百亿龙头企业、千亿产业集群,助力蚌埠早日建成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
蚌埠片区实施范围为19.91平方公里,按照功能相对集聚原则,设立五大功能区暨研发创新区、产业集聚区、综合保税区、港口物流区、现代服务区。
除片区核心区外,谋划发展高新区、禹会区非片区以外的联动创新区和带动辐射区。积极形成与淮上区、龙子湖区、高新区硅基产业、与固镇县生物基产业、与其他县区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5G、生物医药等“内联外融”联动创新区。积极与沿淮和皖北地区探索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合作机制,创新产业之间融合发展新途径,建立跨区域外贸协同发展新机制,形成“带动沿淮、辐射皖北”带动辐射区。
崔海锋: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工作的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热烈期盼下,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正式揭牌了。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的正式设立将为蚌埠改革开放注入强大动力,是蚌埠融入国家开放战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在蚌埠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将牢牢把握这次重大战略机遇,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坚持错位发展路线,确保高质量开局,高水平建设。片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突出做好“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制度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蚌埠片区将在吸收借鉴国际先进做法,学习复制国内其他自贸试验区好经验的同时,继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加强统筹谋划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水平,着力于产业转型发展、境外投资运营、金融服务、区域物流、要素供给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努力把蚌埠片区建设成为联通皖北与皖江、淮河与长江不同区域同频共振的重要交汇点,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二是坚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蚌埠片区将积极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持续推进投资自由便利化,打造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提升境外投资合作水平。持续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国际化、法治化,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蚌埠片区将积极推进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分类整理审批清单,探索实行区块链人工智能审批,实现“秒批秒办”和“不见面审批”,推广“数字保险箱”,打造区块链政务+公共服务蚌埠模式,凝心聚力构建国家一流营商环境。
三是坚持“差异化”探索,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安徽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对三个片区都有明确的功能定位,我们将从服务国家战略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实施方案,加快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按照边试点、边完善、边总结的原则,让产业发展提供制度创新需求,以制度创新推动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着力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助力 “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加快建设!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一个月内基本成型,二个月内步入正轨,三个月内形成成果”的目标,细化工作方案,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同时按照国家赋予蚌埠片区的功能定位,持续推进蚌埠片区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围绕“借力江淮、融入合宁、创新驱动、产业引领”的目标和要求,努力完成国家赋予蚌埠片区的战略使命。
欢迎新闻界的朋友,持续关心、支持、助力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建设。谢谢大家!
蚌埠电视台:蚌埠主导产业如何利用自贸区实现产业创新发展?
黄善岐:根据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功能定位,蚌埠片区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为加快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围绕硅基生物基等主导产业向国内外进行产业创新合作,强化延链补链加强精准对接,壮大城市产业集群。持续深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着力打造“三链一群”及“四聚一塑”产业体系,努力探索一条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一)加强开放创新载体建设。推动企业联合金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型企业申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技术类)、外资研发中心。鼓励片区内企业购买和引进海外研发、测试设备及重大装备。鼓励省外、境外创新人才团队整建制迁入或在片区建设整建制机构,鼓励各类创新人才在片区组建团队。鼓励国内外著名高校来片区开展开展教育合作。
(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建设“一站式”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服务平台。建立蚌埠片区知识产权重点企业保护名录。支持建立区域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支持国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蚌埠片区依法依规设立办事机构。鼓励担保机构为片区内硅基、生物基研发机构、企业知识产权专利技术转化项目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三)构建服务片区发展的人才高地。制定发布蚌埠片区急需紧缺重点产业高端人才清单。设立外资人才中介机构。改进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推进人才引进与项目引进、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相融合。开辟引进国外人才绿色通道,建立以人才资本价值实现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研究实施片区工作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15%的部分,实施地方财政差额补贴政策。
(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建设硅基、生物基、新能源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片区内从事硅基、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生产研发类规模以上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时,满足从业一年以上且在蚌埠片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50%条件的,计划实行“报备即批准”。探索设立科技转化服务中介“超市”,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评估新机制。探索建立硅基、生物基、新能源等成果交易市场。重点对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产业创新高地及G60科创走廊。支持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在片区内创新创业。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安在线:如何推进蚌埠自贸区建设,目前取得哪些成效?
黄善岐:按照蚌埠市委市政府统一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各项筹备和建设工作,现将蚌埠片区工作开展和建设推进情况通报如下:
一、蚌埠片区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成立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组长,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蚌埠片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专项工作组责任单位和职责分工》,组建了营商环境、投资、贸易、科技、产业、金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法治保障、联动区建设和复制推广、人才开发10个专项工作组。从8月5日起成立蚌埠市开放平台筹备工作专班,分为4组,分别综合协调组、发展规划组、贸易投资组、金融法制组,根据任务清单,集中办公。
二是夯实发展基础。谋划蚌埠片区“物理空间和软件系统”建设,为蚌埠片区企业运营提供更多便利。根据商务部关于自贸试验区的统计指标体系,仔细摸清蚌埠片区相关指标的底数,为蚌埠片区未来规划、建设和发展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梳理可在蚌埠片区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最佳实践案例、各部委集中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正在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争取尽快在蚌埠片区推广实施。
三是细化实施方案。研究起草《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初稿,已征求实务界和理论界5位专家的意见,待正式获批后,将为蚌埠片区建设提供行动指南。召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片区建设的谋划工作,常委扩大会听取蚌埠片区工作情况汇报,市政府召开蚌埠片区工作推进会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讨论片区建设实施方案、首批赋权需求、首批重点建设项目等相关材料。要求抓好年内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建设目标任务。
四是实施三首行动。组织制定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仪式蚌埠分会场活动方案,确保揭牌仪式蚌埠分会场活动圆满举行。实现揭牌即开张,启动“三首”开门红行动,即首批总投资103亿元的8个项目签约、首批6个入驻注册企业颁证、首单140万美元国际贸易交易。
五是加强人才建设。起草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有关人才政策。积极借鉴沪苏浙等地自贸试验区在人才工作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蚌埠片区实际,及时起草了《关于支持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初步组建了由5位实务界和理论界专家组成的顾问组,目前正在与国内外10个专家进行对接,力争早日纳入蚌埠片区智库,为蚌埠片区建设出谋划策。
六是强化学习培训。举办“蚌埠市领导干部自贸试验区建设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邀请上海5位专家来蚌授课,培训200余人,逐步提高领导干部自贸试验区建设能力。正在组织协调人员到外地跟班学习,上海临港新片区已原则同意我市派出4名同志去跟班学习,正在履行相关程序。积极与省自贸办、南京片区、苏州片区、合肥片区、芜湖片区沟通协调,学习借鉴其他片区的优秀经验,为蚌埠片区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七是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向外推介蚌埠片区,制作完成蚌埠片区宣传片,通过媒体,积极宣传蚌埠片区相关工作,为片区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取得成效
蚌埠片区正式揭牌以来,已新登记注册企业87户;完成12个项目签约落户,累计投资总额157.9亿元。梳理了16项三个月可落地首批试点任务,排定了需赋权事项,明确了首批总投资142亿元的7个重点建设产业类项目。
蚌埠日报社:蚌埠市已有开放型平台如何利用自贸区蚌埠片区发挥更大作用?
崔海锋:蚌埠拥有京沪线七大中心枢纽站之一、京台、宁洛高速公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是通达国内各地的重要节点。省内贸易额领先的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开通了蚌埠至上海、宁波、连云港的铁海联运班列。2019年6月,淮河流域安徽段首个二类水运口岸(蚌埠港)正式对外开放,开通了淮河干流首条外贸航线——蚌埠至太仓外贸集装箱航线,蚌埠港成为河海联运的综合性大港;与此同时,可驶向德国、俄罗斯、白俄罗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蚌西欧”中欧班列从蚌埠市铁路无水港驶出,标志着“蚌西欧”国际物流通道正式开通,境内外成熟稳定的物流通道资源和国际合作产业发展机遇将为蚌埠片区的开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现有的开放型平台将重点依托自贸区蚌埠片区优势,在以下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推动平台建设,拓宽对外开放新通道。对标先进,加快推进蚌埠综合保税区申建各项工作。推动铁海联运发展,加密蚌埠至上海、宁波、连云港铁海联运班次,降低企业成本。稳定“蚌西欧”中欧班列开行,拓展蚌埠中欧班列货源。
二、发展跨境电商,加快培育贸易新模式。支持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开展业务。推进“敦煌网”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稳定省级跨境电商园区运营的基础上,发挥市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和市级跨境电商孵化中心作用,引导更多传统外贸企业和生产型企业通过“互联网+外贸”的模式,开拓市场,实现进出口新突破。
三、拓展外资渠道,打通利用外资新渠道。完善外资重点项目库,加强推介、在谈、签约、在建“四个一批”外资项目建设。优化外资重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外资大项目跟踪服务协调机制。发挥世界制造业大会引资作用,汇聚更多客商和项目资源。利用投洽会、高交会、东盟博览会等经贸平台,开展投资环境推介。加大对开发区境外招商工作支持力度,打造国际合作园区载体,吸引更多外资项目入驻蚌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