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新
烙画(谢运虎 作)
大禹是治水英雄,也是夏王朝的建立者,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里就选用了《大禹治水》一文作为小学生的必读课。可以这么说,只要是中华儿女,大都能如数家珍地道出大禹治水的佳话。大禹治水成功以及夏朝的建立,与廉洁自律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因而大禹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理念和文化实践,是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的滥觞,彪炳华夏,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大禹的廉洁文化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严令禁酒,自省自律反对奢靡。
《战国策·魏策二》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意思是说,大禹的女儿让臣子仪狄用各种果品、粮食酿造出美酒,进献给大禹品尝,大禹先饮了一杯,觉得其味甘美至极,连连称赞酒香味醇,遂饮十余杯,喝得酩酊大醉,因此误了第二天的朝政。酒醒后,大禹敏锐地觉察到酿酒不仅浪费粮食,而且酒喝多了还会误事,后果严重。于是召集群臣,言明喝酒的危害,制定并颁发了中国第一道禁酒令,并身体力行,率先戒酒,体现了大禹自省自律、反对奢靡享乐的廉洁品格。
二是菲食卑宫,勤政廉洁树立标杆。
孔子在《论语·泰伯》载:“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意思是说,大禹尽管带领万民成功治理水患建立夏,当上帝王,但是平时饮食是粗茶淡饭,非常节省,但是对先祖的祭祀格外用心,平时穿的衣服也非常粗劣,但在祭祀时就会穿上华美的盛装,住的宫殿虽然普通简陋,但是在开沟治水上竭尽全力。所以孔子高度赞誉,对于大禹,我没有指责他的意见。从孔子的高度肯定中,足见大禹在勤政廉洁上的高度自觉,值得后人学习敬仰。
三是节财薄葬,知行合一厉行节俭。
《淮南子要略》载:大禹主张“死陵者,葬于陵;死泽者,葬于泽。故节财薄葬简服生焉!”意思是说,死在丘陵就葬在丘陵;死在沼泽就葬于沼泽。这样一来,节财、薄葬及简化居丧所用的良好风气就产生了。”而后来,人们确实也按大禹生前的要求落实大禹的主张。据《墨子·节葬》记载,大禹死后葬于会稽山,随葬品很少,衣衾三件,用桐木做了三寸厚的棺材,用葛藤捆扎住,虽然封了口却并不密合。所挖的墓室下不及地下水、上不透臭气味,并不深。葬毕,将剩余的泥土覆盖在上面,坟地宽度仅约三尺,体现了大禹崇尚节俭,知行合一的优秀品质。
四是五音听治,主动纳谏接受监督。
《淮南子·祀论训》载:“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鞀,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鞀。”意思是说,凡是向大禹讲解为政之道者,可以击鼓;凡是告诉大禹行仁义之师者,可以击钟;凡是告诉大禹需解决之事者,可以振铎;凡是以忧患相告者,可以击磬;凡是向大禹申告狱讼者,可以摇鞀。大禹的这种做法,从国家制度层面开创了主动纳谏,接受民众对其治理国家包括廉政监督的先河,助力大禹治理国家,开创“地平天成”的繁荣盛世。
五是斩杀防风,执法如山惩治贪腐。
《国语·鲁语下》《史记·孔子世家》中均记载,公元前2198年:“昔禹会诸侯,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这与怀远当地的民间传说是相吻合的。禹会诸侯于涂山时,防风氏部族首领防风自以为治水功高,部族实力雄厚,便藐视律令,狂妄自大,不仅不按规定时间到会,还克扣贡赋,贪污应上交用于铸造九鼎的青铜,禹遂命皋陶依“禹刑”将其斩杀,体现了大禹执法如山的法制品格和对贪腐行为势不两立的鲜明态度,起到了极大的警示作用。这是在国家形成以后依法斩杀的第一只“大老虎”。
廉洁文化是推动党纪教育和廉政建设的持久力量。当前,我们应该锲而不舍地深入挖掘包括大禹廉治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建设新时代廉洁文化,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文化自信心,提升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